close

  2011 成大學生論壇第一場「成者能辨,媒體亂影」,主講人邀請到前中時電子報主編黃哲斌先生(更多主講人資訊可參考這裡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tudentforum/32996045),只見講者一打開 PPT,首頁斗大地寫著「我如何停止幹譙而愛上網路 ── 閱讀主流媒體的衰微年代」,略帶幽默的字句迅速地吸引了我的目光,配合著黃哲斌先生時而嚴肅時而搞笑的言談,讓整場演講顯得格外熱鬧,一點都不無聊。

  拖了好久終於有空在此分享我的一些筆記,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: )

1、置入性行銷
原意:戲劇、MV、電影等影像作品中,出現廣告意象。
新聞兒少節目依規定不可出現置入性行銷,但是現在卻紛紛淪陷。

2、買新聞價碼
平面:1 字 120 元,圖片依大小計價,3 到 5 萬不等。
(平均 5 到 8 萬可買到一則報導。)
報社什麼都能賣,包含兜售民調。
置入性行銷 NO.1 的新聞:廟宇拜拜

3、業配造成的問題
媒體、閱聽人、廣告之間的平衡完全傾斜,
業配新聞一個字也不能少,編輯權間接淪喪。
媒體從社會公器變成廁所便器。
新台幣取代新聞局

4、全時新聞頻道數量參考
美國 2 台
日本 1 台
台灣 5-6 台(SNG 車數量世界第一
媒體過度飽和

5、媒體亂象原因之一
AC 尼爾森長期壟斷收視率調查,且調查樣本不公開。
儘管收視率無法代表一切,但廣告買主習慣以收視率衡量一切。
收視率掛 0 俗稱爆米花(哈)

6、業配新聞利益分配
廣告部拉到的 → 記者可抽 2% 潤筆費
記者自己拉的 → 可抽 5%

7、媒體人負責任的對象
採訪對象、媒體組織、讀者、自己

8、媒體溢散效果(facebook、公民報導等)推動改革的實例
樂生療養院、三鶯部落、大埔農地

9、其它:
媒體 v.s. 大眾 = 馬可波羅 v.s. 忽必烈
台灣報業目前無主管機關
轉寄與購買一樣都代表一種投票行為
台灣媒體喜愛「介入」新聞事件
蘋果日報特色:販賣肉體和屍體下有自我觀點的標題
「主控了聲音的,不是聲音,是耳朵。」

講者推薦書單:《別對我說謊》《如實報導的技巧》


   另外,我要補充一種更高招的買新聞計巧(感謝我朋友讓我長知識)。光是付錢要新聞台、報社配合報導什麼已經落伍囉!現在流行的,還有付錢要別人「不要報什麼」,例如某位黨政高官給某報 500 萬,請該報再也不要登自己的負面評論;同理,這也可以拿來買名嘴,請他們不要講自己的壞話。哦,真是一個可怕的生態系。

  業配這個題材其實我並不陌生,但聽完演講依然覺得獲益良多,亦更加瞭解了業配的實際運作,感覺黃哲斌先生仍有許多精彩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,期待有機會再邀請他到成功大學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奈奈ฅ●ω●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